【东华理工好人】周成莉:‌镞砺括羽、授业传灯的“火炬手”

来源:党委宣传部发布时间:2024-12-13浏览次数:1048


周成莉,女,汉族,1981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东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曾获江西省首批“学生心中好老师”、校“模范教师”、校“三育人先进个人”、校“园丁奖”、校优秀共产党员及抗洪抢险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获江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省思政课教学比赛一等奖各1次,省青年教师教学类比赛二等奖5次,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1次。主持厅级以上项目10余项,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多项,发表论文20余篇。

 


17年的执教生涯,她用4年与学生同吃同住,成为学生的“知心人”;她用13年的时间‌镞砺括羽,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她用整整17年的时间,薪火相传、青蓝相继,成为教育事业的“传灯人”。


润物无声,做学生知心人

在东华理工大学的执教岁月里,学生们为周成莉老师赋予了诸多亲切的昵称,如“周妈妈”“妈妈再也不用担心学习的好老师”“超级宝藏老师”“能让人打开格局的老师”等,然而她最钟爱的,还是“周姐”这个称呼。“周姐”是她担任辅导员期间,同学们给她起的外号,意思是“像姐姐般的信任与理解”。在担任辅导员工作的四年里,她“进课堂、进食堂、进宿舍、进网络、进活动”,与学生“同学、同吃、同住、同思、同行”,对她而言,生活与工作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午夜12点,她可能和学生在探谈爱情的困惑;中午1点,可能在谈学习的重要性;周六,或许在参加学生组织的实践活动。学生半夜生病,她送医陪护;学生经济困难,她伸出援手;学生毕业多年,她还在支招解急。


育人匠心,做学生引路人

思政课教师要解决“把党的创新理论装进青年学生脑袋”这个关键问题,周成莉认为了解“心意”方能“走心”,善用“走新”方能“入心”。她主持召开师生同备一堂思政课,问需于生、问计于生,该举措被中国新闻网、国际在线、中国教育在线、凤凰网、今日头条、搜狐新闻等多家媒体聚焦报道。在教学过程中,她运用“专题+问题,教材+时代,重点+热点,难点+焦点,天边的事+身边的人,老师讲+学生讲,学生演+教师评”等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讲真事、动真情,关注真感受、真需求,让思政课走入“人心”,学生评价为她的课“既有宽度也有深度”。此外,她善用大思政课,把思政课堂搬到校史馆,利用可亲可信可敬可学的校史资源,引导学生深刻感悟核军工文化的丰富内涵,以“大思政课”之“大”,谋立德树人之“实”,此举还被江西教育电视台专题报道。


青蓝相继,做教育传灯人

周成莉深知,立德树人需要凝聚强大合力。为此,她组建了一支由东华理工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教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抚州市社科联等单位的专家组成的高水平教师团队,推进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改革,该团队还获评江西省首批“一课多师”示范团队。为帮助青年教师站稳讲台,她制定了老带新帮扶制度,推进老教师“说课”与新教师“晒课”相结合的集体备课制度。此外,她还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课程思政与思政课堂同向同行的集体备课会、课题研究、教学展示等,与辅导员、班主任互通有无,让“站稳主阵地”与“守好一段渠”同向发力。


“既做经师,也做人师,我将以爱和责任继续传递教育薪火。”周成莉如是说。话语中透露出她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对学生的深切关怀。她坚信,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价值观的塑造和人格的培养。在她的影响下,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不仅学到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更学会了如何做人、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周成莉老师用她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教育火炬手”的真正含义,她所传递的不仅是知识的火炬,更是人生智慧的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