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加泉,男,汉族,1986年9月生,博士,副教授。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7项,获授权专利8件。近年来,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Angew. Chem. Int. Ed.、 Anal. Chem.、Sci. China Chem.、Environ. Sci. Technol.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撰写英文专章2篇。兼任Chinese Chem. Lett.、J. Anal. Test.期刊青年编委及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医学质谱分会委员。
在科研与教育的双轨征程上,徐加泉始终以赤子之心践行初心使命,以卓越实绩诠释责任担当,用躬身实践谱写立德树人、创新突破、协同共进的动人篇章。
春风化雨育新苗,匠心护航成长路
作为学生科研道路的引路人,徐加泉始终将育人责任铭记在心。无论是工作日还是节假日,只要学生有疑问,他总能第一时间给予细致解答。在培养学生科研能力方面,他注重系统性与创新性相结合,通过科学的实验设计和前沿课题引导,帮助学生构建严谨的科研思维体系。他指导的科研团队成果丰硕,学生陆续在Analytical Chemistry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其中2023级硕士研究生厉婷荣获校级优秀论文。
针对学生职业发展需求,徐加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毕业生量身定制发展路径。从简历修改到面试指导,从岗位推荐到深造引荐,他都倾力相助。2024年,他推荐的硕士毕业生成功加入国家级人才团队攻读博士学位;2025年,又有学生获得中科院工作机会及暨南大学与香港大学联培博士资格。
勇立潮头破险阻,锐意创新攀高峰
在科研领域,徐加泉始终保持严谨治学的态度。他坚持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节假日也不松懈,以持之以恒的钻研精神推动科研创新。近三年,其学术成果实现量质齐升,科研影响力持续攀升。2024年,他成功获批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不仅实现个人学术突破,更填补了江西省质谱分析领域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的空白,为学科发展树立了新标杆。
科研之路并非坦途。初到东华理工大学时,徐加泉面临着从电化学到质谱分析的研究转向。为了快速掌握质谱分析的核心技术,他潜心钻研,从基础理论到实践操作,从精密仪器的构造解析到未知图谱的深度解读,以“归零”心态系统学习。通过无数实验调试、文献研读,在不断试错与总结中,最终实现从“新手”到“能手”的蜕变。他带领团队攻坚克难,成功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仪器,荣获2023年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BCEIA)金奖,实现了科研成果有效转化。
携手同行聚合力,薪火相传谱新篇
作为学术带头人,徐加泉深知“独行快,众行远”的道理。他积极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无私分享科研经验。在项目申报关键期,他悉心指导,从选题论证到材料撰写全程把关;在实验遭遇瓶颈时,他主动破局,汇聚众智,帮助同仁突破技术难关。在他的帮助下,实验室成员与外单位合作学者先后入选江西省赣鄱俊才支持计划、赣鄱英才支持计划,为区域人才培养注入强劲动力。
从三尺讲台到科研一线,从个人突破到团队共进,徐加泉始终以奋斗者的姿态践行着科研工作者的初心与使命。他用专业与热忱培育英才,用创新与坚守攻克难题,用奉献与担当凝聚力量,生动诠释了新时代科研工作者的精神品格。
编辑:陶小娜 责任编辑:陈婷 审核:刘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