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育人是高校构建“大思政课”育人体系的重要环节。7月1日至5日,地球物理与空间探测学院组建多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深入江西红色场馆、基层一线,积极探索“三个课堂”实践育人渠道。学院引导青年学子充分运用红色育人资源,结合专业特色与优势,扎实推进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万名大学生进千站”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以及“牢记嘱托强国有我 行走赣鄱感恩奋进——文化赣鄱行”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助力学生在传承红色基因、服务基层的生动实践中成长成才。
一、在红色课堂深植幸福生活根基
我们当下的岁月静好,正是无数先烈用生命追寻、用鲜血浇铸的勋章。在广昌县驿前镇,校党委副书记、校长罗仙平,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邓居智,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金建华,与地球物理与空间探测学院师生共同参与了“牢记嘱托强国有我 行走赣鄱感恩奋进——文化赣鄱行”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
在高虎脑战役旧址,实践团成员瞻仰红军烈士纪念碑,重走红军路,聆听战役悲壮历程,观看红色微电影《长征前夕的激战》,深切感悟革命先辈对党忠诚、顾全大局、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活动中,罗仙平校长为师生讲授了《在革命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奋力书写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主题思政课,勉励大家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传承红色基因,将青春奋斗融入强国复兴伟大事业。
二、在民生课堂提升专业服务价值
在宜丰县芳溪镇下屋村,一支“科技防汛”小分队顶着炎炎烈日,连续三天奋战在滚烫的堤坝上。队员们运用自主研发仪器和探地雷达,对峡井坝山塘、山岗口水库、山陂水库等重点堤坝进行“CT”式扫描检测,累计检测距离约700米。他们一丝不苟地布设测线、操作仪器、处理数据,为堤坝汛期安全筑牢了科学防线,有力保障了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负责人欧阳天杰深有感触:“实践是检验和应用理论的最好课堂。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专业的价值——科研不仅能落地生根,更能成为守护万家灯火的坚实力量。”
刚结束宜丰县的任务,实践队又星夜兼程赶赴我市某县区投入新的“战斗”。抵达后,他们立即对当地一条重要交通干道展开应急保通检测工作,重点探查地下富水体、渗水层等异常结构,精准定位隐患点。短暂休整仅三小时后,队员们便争分夺秒,于次日中午前高效完成全部应急检测任务。他们提供的详实数据和专业分析报告,为相关部门科学决策和快速处置提供了有力支撑,充分展现了东华理工青年学子在群众需要时快速响应的团队精神风貌。
三、在科普课堂守护社会公众安全
在广昌县驿前镇高虎脑青少年社会实践点、塘坊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实践队创新推出“棋盘上的安全课,插座里的民生暖”等系列防灾减灾科普活动,使安全知识“更接地气”“更有活力”。
“哇!我抽到‘野泳危险’了!”“快看,这个格子是‘同伴落水如何呼救’!”一张色彩缤纷的巨型“安全大富翁”棋盘瞬间抓住了孩子们的目光。队员们分成三组,带领孩子们掷骰前行,勇闯关卡。伴随着阵阵欢笑与惊呼,小朋友们一一通过队员们精心设计的36个融合水域安全知识的关卡,成功抵达棋盘终点。
这份“玩中学”的巧思,源于队员们对乡村儿童学习特点的细心体察。“我们想让严肃的安全知识,变成孩子们乐于追逐、真正铭记的游戏宝藏。”实践队负责老师徐佳美道出了设计初心。沉浸式的游戏体验,让防溺水知识悄然播撒在孩子们心田,赢得了现场家长们频频点头与真诚称赞。
另一边,宣讲团走进五十余户村民家中,“奶奶,您家这个插座塑料都裂了,容易漏电!” 队员们发现“老旧插座接满用电器”“电源线路老化”等现象并不少见。他们随即启动“以旧换新”行动,用全新安全插座替换老旧产品,并同步排查线路老化等隐患。队员们现场演示应急处置方法,讲解 “湿手不碰电器”“人走断电” 等实用知识。“新插座安心,孩子们讲的常识好记!” 村民们的认可,正是活动实效最佳印证。(文/姚金奎、徐佳美、艾玉洁 图/陈厚宇、陈玉敏)
编辑:姚金奎 责任编辑:颜丽娟 审核:黄合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