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教师风采】廖华英:钟爱一门课程,坚守一份事业

来源:教务处发布时间:2023-09-11浏览次数:1314

编者按:躬耕教坛,强国有我。近日,东华理工大学教师在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取得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的突破性成绩,东华理工大学获得参赛高校优秀组织奖。

为进一步推动东华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深入融合创新发展,提高广大一线教师教学创新设计能力和教学水平,发挥“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获奖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营造崇尚教学的良好风尚,东华理工大学新闻网及官方微信公众号平台现开辟【全国教学创新大赛获奖教师风采】专栏,将学校在第二届和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获奖教师的先进事迹予以展示。 

 

(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获得者 廖华英

 

廖华英,女,东华理工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外国语学院教授,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江西省首届金牌教授、东华理工大学教学名师、国家一流专业(英语)江西省高水平教学团队负责人,兼任江西省外语学会课程思政教学与研究会会长;主持国家社科、教育部人文社科等省部级以上课题10余项;主编国家级及高等教育规划教材10余部;获江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两次。

2023年8月18日至22日,全国第三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在浙江大学举办,廖华英教授带着主讲的《中国文化概况(英)》课程参加课程思政正高组比赛并荣获二等奖。当被问及参赛动力时,她说:“身体力行,只为更接近真理。教学永远没有终点,本次比赛首次把‘课程思政’作为单独赛道,是为了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而这正是我很想深度挖掘和探索的教学新领域。”

在长达8个月的赛事准备过程中,廖华英教授认真对待校赛、省赛和国赛。她反复观看以前的赛事资料和视频,学习专家的讲座,虚心向课程思政专家、教育学博士、同行求教,认真打磨创新报告和课堂实录的脚本,仅课堂实录就拍了6次,创新报告修改了20余次。

勇于探索,大胆创新。21世纪初,高校普遍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当时既缺课程又缺教材。出于文化育人的使命感,廖华英教授率先在校内开设了英语专业选修课《中国民俗学》(后更名为《中国文化概况(英)》),并自编了《中国文化简介》英文教材。

经过20年的坚守与创新,廖华英教授团队紧扣时代需求和技术发展,从“互联网+”“实践+”“课程思政+”“劳动教育+”出发,前瞻性地对《中国文化概况(英)》课程目标、资源、活动、平台等进行了持续更新与优化,走出了一条“自主建构、迭代升级与‘赋’能育人”之路。《中国文化概况(英)》课程入选了国家“四金”(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实现了高水平课程育人体系研发的路径创新。

廖华英教授团队编写的课程教材资源作为全国CCTV杯英语演讲大赛参考书目,被460所高校使用;录制的慕课资源上线学习强国,作为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首页推荐,同时上线海外Udemy和印尼国家平台,仅UMOOCS就有322所高校学生选学;举办的课程品牌赛事吸引了全国百所高校上万学子,创作了3000多个外语微视频作品。

廖华英指导学生制作的中国文化实践作品曾获得全国“挑战杯”一、二等奖。她带的毕业生有的在国际舞台上积极推广中国文化;有的在基层扎根,作为村支书将家乡的“鲤鱼文化”推广到世界;还有的正继续深造,选择将“非遗传承保护”作为硕士攻读的专业方向。

“我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和探索不会止步。”虽然赛事已经结束,但廖华英认为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路径还需加倍努力去探索。为此,她将耕耘不辍,履践致远。

 

编辑:刘宇翔  责任编辑:苏幸  审核:黄来明